2023年11月15日-17日,湖北省高校博物馆专委会联合湖南省、江西省、河南省高校同仁,赴广州开展中南四省高校博物馆大思政策略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共同探讨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广工作。本次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深化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
本次活动也是湖北省高校博物馆专委会开展的“大思政课”考察调研活动继湖南韶山之行后的第二站。由湖北省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携手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主办,参加本次活动的有: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博物馆、华中师范大学博物馆、华中农业大学博物馆、湖北经济学院博物馆、武汉商学院校史馆、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文化博物馆、河南农业大学博物馆、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湖南师范大学博物馆、江西南昌大学档案馆博物馆以及湖北省博物馆和辛亥革命博物馆等多家单位的近30位会议代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白学娟、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主任黄丽代表学校受邀参会。
11月16日上午,全体代表第一站到达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这所博物馆成立于2006年,位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是直属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正处级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前身为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博物馆,由中药标本中心(始建于1956年)和医史馆(始建于1996年)整合而成。广东中医药博物馆集中医药文物、药材标本的收藏、陈列和研究于一体的博物馆,现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医药科技类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等。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以收藏中医药文物、珍稀中药标本突出岭南中医药文化为馆藏特色,馆藏中医药文物、文献中药标本2万余件(套)。其中5931件藏品纳入国家文物局数据库,医史文物5300多件,中药标本2400中6000多瓶,室内展览面积近8000平方米,另有室外药王山、时珍山、岭南名医壁、医圣张仲景、榕园、同心园等室外展区,是华南地区最大的中医药综合类博物馆。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张书河教授亲自为与会代表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讲座和示范性的融合大思政课程设计的博物馆参观讲解。他以丰富的医史知识和鲜活的病患求医案例为大家展示了祖国中医学的博大精深和中医文化的生活智慧、养生魅力。张教授风趣诙谐的讲座、信手拈来的真实医案故事提升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近三个小时的讲座和讲解让与会代表们大呼有趣,过了午饭时间大家还围在张教授身边表示还想听,没听够。代表们纷纷感叹:原来思政课还可以这样讲!原来传统中医学这么神奇优秀!还有好几位会议代表表示自己对中医药路转粉。
中午,来自中南四省高校博物馆的代表围坐在杏林讲堂会议室,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副馆长张书河、副馆长杨蔚、办公室主任薛暖珠、副研究馆员周红黎、林蓉主任、年轻的助理馆员洪媛媛、李娉婷等代表进行了座谈,大家互相分享实践案例、交流心得体会、讨论焦点问题、介绍各馆红色资源。
湖北省博物馆协会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主任、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原副馆长倪婉首先对于各位与会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她指出,中南四省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且高校众多,本次广州考察调研是湖北省高校博物馆专委会今年以来大思政策略活动的第三次活动,旨在促进各高校博物馆间的交流互动、互促互鉴,携手合作开辟思政教育大课堂,增强红色革命资源的集合效应。
张书河分享了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如何创新方式方法,将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研学实践活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新模式。他总结说,广东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在广东人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中医“治未病”的观念深入人心,文化的传承往往是润物无声,需要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需要从青少年一代一步步熏陶、铺垫、打造。而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目前已经成为市民的网红打卡点,“中药水晶宫”“会发光的博物馆”等是他们探索把“大思政课”搬进博物馆后的一张张美誉度极高的亮丽名片。
河南工业大学中国粮食博物馆名誉馆长师高明、副馆长张华,河南农业大学博物馆馆长张勇民教授,许昌学院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副馆长朱志浩等分别从国家粮食安全、粮食文化、中国农具的发展、膳食安全、膳食营养、药食同源等农业博物馆的共性问题探讨高校博物馆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和正能量。与会代表还热烈讨论交流了如何以公众公认且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行为方式等记录并传播、传承优秀文化,如何树立文化自信,如何挖掘资源联合策展,如何推进高校博物馆建设发展,如何进行藏品征集,如何运营推广博物馆,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大家还分享了各馆在编写科普读物、组织红色研学活动等方面的经验。
我校图书馆党委书记、馆长白学娟表示非常感谢倪馆组织此次调研活动,给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们基于此可以进行学习交流探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非常感谢张馆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用生动风趣的语言,信手拈来的典故,令人信服的临床案例,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医药的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以及在护佑生命、守护健康方面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是展示、典藏、陈列代表自然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诠释文物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场所、是学习历史文化知识的地方。作为高校博物馆来说,更是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职能是博物馆的基本职能,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着力充分发挥博物馆的育人职能:一、要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例如我馆的光华商店购物券;二、要创新展陈方式,例如广州中医药博物馆经络图;三、要创新讲解模式,例如2021年我校姚校长讲的党课。
来自高职院校首次参会的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铁路文化博物馆的朱金凤副馆长也激动地分享了她们建馆两年来,作为全国铁路科普教育基地和高职院校中为数不多的高校博物馆,是如何建设湖北省“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的。学校本着用好铁路特色资源,讲好铁路文化故事的初心,把具有厚重历史沉淀和巨大社会影响的铁路文化深度融入校园文化,开展了系列育人活动,开发了衍生课程。其中,利用博物馆资源拍摄的国际化在线课程“轨道交通概论(中英双语)”被确定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指导学生将博物馆资源为素材的参赛作品在第五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在接待国内外来访者和社会公众过程中主动科普铁路技术和铁路安全知识,让公众了解中国高铁从学习引进到自主创新并领跑世界的过程,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国家自信。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代表一行还参观调研了黄埔军校、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并与各馆代表交谈互动等。《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印发以来,各地聚焦深化教学管理创新、丰富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等主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中医药博物馆以及广州各红色资源的博物馆同仁们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可供学习的高标准范例,中南四省高校博物馆从中得到了诸多启示,表示将学习优秀经验,立足于各高校博物馆自身特色和优势,打造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大思政教育品牌。
审核人:白学娟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