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学术 >>讲座

周卫荣兼职教授受聘仪式暨一带一路货币展学术讲座顺利举行

2018-07-17 16:57:0015920

2018年5月29日下午,周卫荣兼职教授受聘仪式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0周年学术校庆“名家讲坛”系列学术报告第71期在图书馆一楼多功能报告厅举行。本次活动由金融学院、图书馆和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周卫荣受聘为我校兼职教授并做学术报告。

活动由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刘琳琳主持,校长杨灿明、校长助理邹秉国出席。出席活动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钱币博物馆保管部赵颐丽主任、孟祥伟博士;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湖北钱币博物馆夏红艳主任、代裴裴;图书馆馆长黄金初、副馆长白学娟和陈建华;金融学院副院长李建华、朱诚蕾和屈代洲老师。活动还吸引了我校图书馆职工、金融学院师生、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中南民族大学文博专业师生以及社会钱币收藏爱好者参与。

在受聘仪式上,金融学院李建华副院长首先报告了周馆长受聘兼职教授的相关事宜。随后,杨灿明校长向周卫荣教授颁发了我校兼职教授聘书,杨校长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周卫荣教授的学术背景和学术成就,对周教授加盟我校表示热烈欢迎和真挚期待。还表示金融学院和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邀请周教授进行学术报告,将会丰富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开阔学术视野,为教学科研助力,为“一流学科”建设添薪,向建校70周年校庆献礼。

受聘仪式后,周卫荣教授做题为《丝路贸易与中国白银货币》的学术报告。

周教授指从文化、经济和资源三个因素分析了我国早期不用白银货币,选择以铜为铸币材料,铜币在我国沿用了二千余年的原因。他指出中国的白银货币化是从唐朝开始的,唐朝最显著特点是自信、开放、包容、博大,善于接受外来的文化和外来的技术,受朝廷的重视与支持,唐朝的对外贸易迅猛发展,而丝绸之路上的诸国,皆用银币。唐朝的这种全方位的商贸活动,时间久了,人们必然走向接受白银货币,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白银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的传统。明朝前期实行闭关政策,直到明穆宗隆庆年(1567年)宣布“开关”,明朝才搭上世界贸易的大船。正是通过大规模的全球化贸易,明朝积存了大量白银储备,张居正的赋税及徭役制度“一条鞭法”才能得以推广实施,白银才最终在中国完成了货币化进程,取得了本位货币地位。

听完周教授的学术报告,在场听众就白银货币化进程中的诸多疑问与周卫荣教授进行交流,提问环节十分热烈,由于时间的关系,周教授重点对三个问题认真地进行了解答。

最后,邹秉国校长助理就受聘仪式和讲座进行了简要总结,他对周卫荣教授表示感谢,并表示周教授今天开始成为了我们学校的教授,一定会对我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校也会做好周教授在我校开展教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等工作的保障和支持,期待周教授能在我校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开出更多绚烂的花朵。